泰州市人民政府 媒体报道 “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召开 beat365官方网站_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召开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9-08 16:35 浏览次数:

        9月8日上午,我市举行“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介绍近十年来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以及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圣华,市民政局副局长孙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鹏,兴化市副市长王晓秋,姜堰区副区长孙宏翠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高站位稳产保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26.31亿元,比2012年年均增长6.3%。粮食平均亩产498.7公斤,连续五年居全省设区市第一。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达到7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3%。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形成以优质粮油、畜禽肉品、生态河蟹、休闲农业等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集群,2021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78.7%、列全省第一。全市国家、省、市三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2家,其中国家级有6家、省级67家,销售总额达到1094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经营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幅;先后获批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基本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园区“2+8+73”梯次发展格局。

        多渠道增收致富,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至2020年动态调整结束,全市建档立卡户6.14万户、10.49万人和665个经济薄弱村(合并后606个)全部脱贫摘帽。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74亿元,村平均152.99万元;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362个,占比达到25.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01元,增幅连续十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2年的2.15∶1缩小至2021年的1.96∶1。

        全方位改善提升,乡村建设焕发新气象。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1个、省级传统村落44个。先后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全运行、乡镇管道燃气达镇全覆盖、乡镇区域供水全覆盖、乡镇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小城镇发展明显提速,城镇体系架构及梯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由建市之初的29.3%提升到2021年的68.6%。加快“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泰州市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泰兴、高港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推广应用“积分制”“红黑榜”等乡村治理新模式,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7个。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在全省率先实现禁捕退捕“三个100%”,有力维护了长江渔业生态秩序。

        文明乡风吹遍农村大地

        十年来,我市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取得成效。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16个;靖江市新桥镇、姜堰区兴泰镇西陈庄村等4个镇(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示范村;姜堰区、靖江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区)。

        乡村治理体系系统日趋完善。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1+N”文件体系,为乡村发展指明“建什么”、“怎么建”。针对乡村类型不同,分类指导、集成推进:对于特色田园乡村重点引入社会组织,提升建设品位,将其打造成为示范点;对于集中安置区一手抓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的补齐,一手抓文明生活方式养成,促其成为幸福宜居示范;对于撤并村居量化固化集体经济股权,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建立辐射全员的区域服务中心;对于自然村注重公共服务覆盖和乡村形态重塑,实现“乡韵人和村美”。

        乡村服务阵地持续夯实。近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亿多元对近700多个城乡社区落实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建设补助资金,全市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部达标。“泰有爱”慈善社会工作站覆盖所有乡镇,依托居民养老服务站、睦邻点、儿童关爱之家和慈善小屋等载体,推动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截至目前,98%的社区配有为老、为小、为残服务阵地。

        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合乡村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资源,共商共议村务、共解共帮村难,实现从“村干部单打独斗”到“智囊团共商村务”的转变;培育一批社区工作名师、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队、专业社工人才,助力基层“生力军”快速成长,实现了从“刻苦自学”到“薪火相传”的转变;加大村干部提职务、变身份、进专项力度,实现了从“不出事”到“想干事”的转变;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扶持130多个社会组织,实现了从“业余队伍”向“专业队伍”的转变;开展基层减负“136”专项行动,推动村级组织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工作事项“三张清单”落实落地,实现了从“行政化”向“网格化”的转变。

        社区品牌创树深入人心。创树“泰有爱·小巷大爱”十佳(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连续七年开展全市“十佳”“星级”社区服务品牌评比,泰州市级层面141个、各市(区)层面400多个社区工作品牌。连续三年开展基层治理“三评三促三提升”系列评选,选树推广了兴化市向沟村、靖江市花家村等150多个基层治理先进典型。聚焦田园乡村探索资金使用、“三农”工作矛盾问题解决、特色农业发展等领域,形成了如兴化市唐庄村、泰兴市祁巷村、姜堰区小杨村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名村。

        乡村民主管理规范建设。自治更加活跃。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大力推行“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模式,广泛开展“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传立活动,打造民主协商示范点112个,优秀村规民约100多个,“自治+”优秀案例156个,形成“民事民商民议”的良好局面。法治更加完备。重新修订村级事务权力运行基础清单及重点事务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优化“三务”公开目录清单,组建以法律顾问、“三官五员”、法律义工等多元化法律服务队伍,“洋娘舅”“和事佬”“易得通”等一批乡土“顾问”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宝。德治更加文明。开展“专家讲政策、党员讲传统、先进讲美德”“道德讲堂”活动,举办“好媳妇”“十星文明户”等美德善行评选,引导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全市5人获选国家级道德模范,24人获选省级道德模范,125人入选“中国好人”,美德善行榜上榜人数近万人。

        持续打造乡村振兴“泰州样板”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围绕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提升农村美丽宜居水平,大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市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乡村发展,在高质高效上求突破。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拎得稳、拎得好。聚焦园区提档升级、企业培大育强、项目提质增效、品牌集群打造、科技平台支撑等重点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引导农业农村相关条线和各个板块立足长远、全盘谋划、因地制宜,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致力乡村建设,在宜居宜业上求突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加快形成梯次发展、层次分明、具有泰州辨识度的城乡融合新格局。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生态河道建设、乡村风貌攻坚提升等工作。

        三是致力乡村治理,在文明善治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行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推广运用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等模式,多角度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新路径。此外,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让乡村建设更有遵循;开展金牌社工、社区特色服务品牌、三评三促三提升等项目评比,让乡土人才更显担当;推动民政资金微实事项目与“五美驿站”百家示范工程落细落好,让乡风文明展现新貌,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