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政府 两会报告 凝心聚力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政协泰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beat365官方网站_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凝心聚力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政协泰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1-06 09:54 浏览次数:

        2022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泰州市委领导下,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政治任务

        精心组织喜迎中共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系列活动。以“喜迎中共二十大”为主题,开展4场专题参观视察;举办全市政协书画作品展,表达各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中共二十大召开后,及时召开全市政协专题会议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市政协常委会议通过《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开设“祥泰书院”委员线上主题读书群,实时交流学习体会感悟。在新媒体平台刊发“祥泰书院委员说”专栏13期、“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专栏11期。开展“深入界别大宣讲”活动,分众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55场次,近2000人次参加。组织专家委员开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送科技送法律送医疗送文化下乡”活动。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以“学新思想、当好委员”为主题,举办委员讲堂12期,参加委员近500人次。

        坚持和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市政协党组坚持定期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结合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及市(区)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常态化学习政协理论、研究政协工作,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参加重要协商活动,批示采纳政协履职成果11件。

        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助发展、促转型献计出力。整理报送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期间57条重点协商建议,市委书记朱立凡批示要求“相关领导和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其中26条建议吸纳进政策文件。市政协常委会议围绕“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专题协商,形成建议案,市长万闻华到会听取协商意见,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市政协主席会议围绕“打造‘一轴一核三极三城’,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拓展中心城市消费新场景”开展协商,分别形成协商报告。有关专委会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泰州生态支撑力”开展专题视察,围绕“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圆桌协商。

        为稳大局、强信心献计出力。认真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向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发出倡议书,助力疫情防控大局。与市(区)政协联动开展“政协主席深入走访委员聚共识促发展”活动,累计走访、调研企业583家,其中委员企业351家,形成专题情况报告,市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批示,推动了助企纾困政策更好落地见效。市政协常委会议听取全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市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主席会议分别赴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开展走访活动,听取年度财政工作情况通报,围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凝聚共识。

        为促增收、惠民生献计出力。市政协常委会议围绕“做好富民文章,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开展协商,形成建议案。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分析梳理、研究吸纳。围绕“推进强镇兴村”开展委员议政日活动,形成专题议政报告。围绕“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开展委员议政日活动,相关委员协商发言,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确定9月为全市政协“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开展活动1803场次,30561人次参加,助推1694个民生问题解决。围绕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民主评议,形成评议报告,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评议建议。围绕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主席会议协商。组织委员参与《泰州市全民健身条例》《泰州市消防条例》立法协商。

        发挥界别优势作用,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创新界别党建,完善工作格局。按界别“全员入委”,构建新一届政协“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知名人士”工作格局。建立专委会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和界别委员履职临时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以界别党建为引领,加强与党派团体合作共事,支持和保障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各党派团体参加政协活动53次,形成履职成果78份。

        彰显界别特色,服务基层治理。精心选择83家单位建立“界别联系点”,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收集民意的“窗口”、服务群众的“载体”、双向发力的“平台”、协商文化的“示范”。6月集中开展“界别协商议事月”活动,全市政协围绕基层普遍关注的议题,发挥界别专业优势精深协商131场次,累计3273人次参与,其中各级政协委员1189人次,推动了有关“一老一幼”、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60多个共性问题从政策层面形成解决方案。密切与香港委员和海外知名人士联系,举办“泰港同心·聚力同行”“同心汇智共商发展”等主题云端协商会。

        回应界别诉求,增进广泛团结。以各界代表人士为重点,开展“知名人士同心圆”系列活动。组织“知名人士看泰州”活动3场、“知名人士圆桌协商会”2场,常态化与知名人士谈心200余人次。按照“重点邀约与广泛征集相结合”的原则,分批编辑“知名人士口述史”,记录时代榜样、传承优秀精神。深化“知名人士诉求直通车”机制,建立诉求收集、处理、反馈和思想共识凝聚“四大机制”。一年来,汇集7大类450余条“诉求清单”,推动270多条得到实质性解决。

        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品质政协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有新加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开展“回头看”,形成专题报告,得到省政协主席张义珍批示肯定。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发挥政协界别优势作用研究”课题获省政协立项支持,有关研究成果在《中国政协》杂志发表。召开全市政协“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定位和作为”理论研讨会,征集汇编论文33篇。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制定出台泰州市政协《协商工作规则》。

        特色工作守正创新有新进展。实施“1+N”创新计划,在推进“知名人士诉求直通车”重点创新的同时,持续打造“泰汇商”、民生热点四季谈、“两线四联”参与立法协商、界别委员乡村行等特色工作品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协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提案制度的做法得到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政协报》等关注报道。切实发挥政协“一网一刊一号一端”宣传阵地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递党的声音,讲好履职故事,扩大社会影响。

        经常性工作改进有新成效。遴选8件重点提案由市领导领办,示范带动各承办单位进一步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府部门负责人与委员“面对面”回应提案建议。围绕相关专题,遴选29件同类提案集中协商精办,选择51件民生类提案实行“清单式”办理,对4家提案承办“大户”开展民主评议。399件立案提案全部办复,委员满意率99.6%。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34期,信息工作继续在全国政协信息联系点和全省政协系统位居第一方阵。制订新时期文史工作实施意见和2022—2024年文史工作规划。

        “两支队伍”建设有新提升。扎实推进委员读书活动。建成线上线下“祥泰书院”,聘请专业名人担任阅读导师,定期发布荐读书目、开展读书辅导。切实加强委员履职管理服务。召开“做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学习交流会,赴各市(区)开展“走近委员”活动,实行委员履职年初送“选菜单”年终报“成绩单”、党员常委年终述职等制度机制。修订《委员履职年度综合考评办法》,建立履职档案,实施量化考核,激励委员担当履职。持续深化政协机关建设。深入开展 “三比三提升”活动和机关干部活力“点燃”计划,实施专委会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市政协办公室获评全省政协系统先进集体。深化“智慧政协”建设,数字赋能政协工作。召开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完成市政协机关党委换届,支持市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3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政协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贴中心、少而精、有品质、求实效”的工作理念,在中共泰州市委领导下,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制度效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把牢政治方向,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更加自觉用中共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好中共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市政协系统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读原文、悟原理,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要运用多种方式生动讲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泰州实践,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更加坚定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强化委员履职临时党组织政治功能,更好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把党的主张切实转化为各界人士的共识和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政协全面从严治党,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履职,始终保持政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服务中心大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履职建言

        重点关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紧扣壮大实体经济,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组织主席会议走访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及有关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助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围绕更好地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开展协商议政、视察调研,助力构建具有泰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关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共二十大报告就“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要着眼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持续聚焦“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建设,围绕促进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开展专题协商,围绕推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擦亮“人民海军诞生地”城市名片等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主席会议赴姜堰区开展走访活动。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方面课题调研协商,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献计出力。

        重点关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围绕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产教才融合体系、加快完善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等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围绕民生热点、平安泰州建设等开展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为进一步做好富民、惠民、安民文章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加强自身建设,在新征程上展现政协新作为新气象

        完善制度机制。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和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文件精神,落实好省、市委相关部署要求。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探索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工作,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专委会基础性作用、界别功能作用,不断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促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推进工作创新。以打造协商文化培育展示点为重点,实施新一轮“1+N”创新计划。深化“祥泰书院·书香政协”建设,开展“学习新思想”“履职新实践”等专题读书活动。深化拓展“知名人士诉求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提升助力解难成效。贯彻政协文史工作“两个转变”要求,创新方式载体,开拓合作渠道,组织好“知名人士口述史”征集、编辑工作。

        强化支撑保障。持续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更大力度打造品质政协。优化委员服务管理,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提高委员调查研究和服务界别群众能力,推动委员更好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按照省政协部署要求,推广运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网。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深化“三比三提升”活动,树牢实干导向、彰显担当精神、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把作风之实与履职之能结合起来,打造高素质委员队伍和机关干部队伍。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