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41653/2018-08357 | 分 类 | 部门文件 工业、交通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发文日期 | 2018-06-29 |
文 号 | 泰交经【2018】15号 | 时 效 |
各市(区)交通运输局、高港分局、医药高新区分局,靖江市、泰兴市港口管理局,局属各事业处(局),局机关有关处(室),市长运公司、公交公司:
《泰州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8-2020年)》已经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泰州市交通运输局
2018年6月29日
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018年6月29日印发 |
泰州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前 言
2018-2020年,是泰州市整体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交通运输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理念。绿色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小康社会建设要求的具体实践,是“四个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不断提升节能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泰州交通发展必须以国家绿色交通的整体发展为核心,认真对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和泰州市委市政府坚决向环境污染宣战大会的新要求,攻坚克难,力争率先完成国家以及江苏省下达的建设绿色交通的任务。
本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22号)、《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泰州市关于动员全市向环境污染宣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泰办发〔2018〕63号)、《泰州市循环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阐明了泰州市绿色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提出了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泰州市交通运输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泰州市率先建成绿色交通、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本规划年限为2018年至2020年。
泰州市承南启北的交通枢纽,境内新长、宁启铁路以及京沪、宁通、盐靖、启扬高速公路纵横全境,干线公路四通八达。
近年来,泰州确立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一级公路为干线、二级以上公路为次干线、等级公路成网”的市域公路网体系,目前逐步构筑“两横两纵一联”的高速公路网和“三纵十一横”的干线公路网,南北纵横,东西贯通。
“十二五”期间,泰州交通建设完成投资约334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额的1.8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计划投资任务。2016年底,泰州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81.94亿元,完成进度达到106.99%,比2015年末增加1.14亿元。整体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项目覆盖交通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有效的完善了泰州市的交通体系。从整体来看,近年来,泰州市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在高水平,并且一直处于超额完成投资任务状态下,投资全面并且效果突出,在完成省市下达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泰州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
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泰州市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多种运输方式并行、协调、有序发展,各运输方式功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基本可以达到城市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2016年底,全社会公路客运量为8766万人,公路货运量2546万吨;水路客运量377万人,水路货运量15215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61.93万辆。2016年底,水路货运周转量以占到88%以上,在三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十二五”时期,泰州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建成了四条“绿色公路”和覆盖全行业的“一网、一图、一平台”公路信息化基础工程体系。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船舶智能过闸系统等项目分别通过部、省信息化试点验收。全面开通多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所有二级以上客运站实行联网售票。绿色交通建设全面推进,积极创建“绿色汽修”示范单位。
“十二五”期间,泰州市积极进行绿色交通建设,加快促进居民绿色出行,进一步提高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比重,公众绿色出行率已经达到50%。不断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改善自行车、步行出行条件。引导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健康发展。同时,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加快了建设公共交通的步伐,开始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善了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
泰州市在“十二五”期间,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公路、市政道路统筹集约利用线位、桥位等交通通道资源,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充分利用了既有的走廊。港口岸线使用监管更加严格,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港口优化整合利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同时,泰州市深入推进区域港口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区域航道、锚地和引航等资源的共享共用。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泰州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把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战略的叠加机遇,建设江海联运中心港,打造区域枢纽城市和示范港口城市,提升区位竞争力。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促进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激发交通发展的新动力。三是积极支撑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跨江衔接能力。四是服务和保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五是贯彻落实“五化同步”,推进交通运输集约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机遇,推进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现代化交通治理能力。
根据十九大对交通强国、绿色出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土绿化行动、构建生态廊道等进行的明确部署,立足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机遇挑战,围绕泰州市打造“四个名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期间泰州交通运输将通过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公众出行服务体系、货运物流服务体系、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区域枢纽城市和示范港口城市。
泰州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设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制造、客货运输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清洁能源和节能装备应用,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逐步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提升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以重点领域环境污染为导向、以污染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按照《泰州市关于动员全市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实施方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在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组织模式、运力结构、智能交通技术、能源消费结构、出行选择、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加快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发展格局,促进泰州市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交通强国战略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制度标准、科技创新和监督管理等三大体系,实现绿色交通由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由试点带动向全面推进、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共治的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泰州、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
2.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方式创新,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着力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3.重点突破,系统推进。
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绿色交通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拓展绿色交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多方参与,协同治理。
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交通行动体系。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资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减量化效果明显,能源结构显着优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社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低碳出行的意识和行为明显增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取得显着成效。
2.具体目标
(1)综合协调不同交通方式,形成高效运输体系
到2020年,基本建成“畅达高效、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畅达、高效、安全、便捷、绿色、智能”并且满足更高出行要求的快速运输网络,大幅度提升支撑更高竞争力要求的运输服务水平。
“十三五”新时期,泰州市将加快完善泰州“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确保京沪高速公路江广段扩容“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通车。确保阜兴泰高速二期和宁通高速广陵至南通段扩容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泰常过江通道与张靖过江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依托新一轮国道网、省道网规划,加快推进“三纵十一横七联”干线公路网及快速路建设,着力构建远景城市公路大外环(232省道、353省道、506省道、356省道、229省道),形成便捷快速的对外联系通道和衔接顺畅的内部干线公路网络。“十三五”时期,建成高速公路111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0公里。
建设一批集疏散公路。依托高速公路网与干线公路网,建设城北物流园与S231连接线、京沪高速泰州互通至S355连接线、曲霞镇与S307连接线、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至S229连接线等路网连接公路,解决路网“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桥梁1000座。到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重超过30%,乡村道四级公路双车道比重达到38%,营运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全面改造为双车道四级公路及以上技术等级。
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实现结构性节能减排。泰州港完成“四个转型、三个升级”的目标。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力争新建、改建一批泊位,新增通过能力6000万吨,力争“十三五”期末泰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加快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结合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结构均衡、衔接畅通”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完善核心港区集疏运系统。加强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明确三大港区发展重点。加快内河公用作业区建设,以提升千吨级泊位能力结构为重点,以古马干河、东夹江开发为重要抓手,拓展区域资源空间。
以构建干支相通、层次分明、通江入海、连城达港的航道网为目标,重点加快泰州境内省干线航道建设。航道网等级整体提升,大幅提高水运通行能力和效率。其次,加快港口的规模化发展,推进港口资源的整合和港口设备的更新改造,提升港口运营能效。此外,采用节能、高效及能源低碳化的水运设施及装备,促进运输装备的结构优化。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将加快推进“两纵三横”快速铁路网络建设,高速铁路实现“零突破”,围绕打造“沿江高铁环线”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推进北沿江高速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城际、蚌埠至大丰铁路的规划研究。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将继续推进公交优先政策,到2020年,市区(以下均指海陵区、高港区和医药高新区)建立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高效便捷的公交体系,公交成为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公交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以产业基础为依托,政策扶持为保障,培育通用航空发展相关产业链,提升通用航空发展产业基础。
(2)优化能源消耗结构,推广绿色能源装备
加快普及节能型交通工具,推进清洁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清洁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建成区内主要道路公交车CNG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提高道路货运的集约化水平,有效提高车辆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全行业的单位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扩大公共自行车投入范围和数量,在主要公交车站、社区、人流集散中心、人流密集区域建设自动化自行车租赁系统,推广“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的出行模式。
强化交通工具的“绿化”管理。完善交通节能标准政策,结合国家关于营运车辆能耗限额标准制定公交车、出租车、营运性客货运车等油耗限额的核查方法或核查措施。严格机动车污染控制管理,继续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完善落实油气回收改造补贴政策,对加油站、油库、油罐车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强化检测和维护(I/M)制度,确保机动车排放符合排放标准;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提前执行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清洁能源应用,加快推进混合燃料在加油站中的应用,制订实施国Ⅳ标成品油供应方案,推广应用高效低碳甲醇燃料等清洁型能源。
(3)塑造低碳交通理念,引导公众绿色出行
建立完善的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充足全面的低碳出行计划和多样化的出行方式选择。大力支持共乘交通,并且完善共乘交通机制,鼓励和扶持校车、班车等节约资源的服务。通过开展“绿色出行”、“低碳交通”等多样化低碳出行示范活动,鼓励公众低碳出行。
结合泰州现状及特色,以人为本,提倡绿色交通,按照慢行优先、慢行为导向、快慢分离的发展模式,构建“公交+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发展多元化慢行交通模式。同时,建设完善由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构成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高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先性和完整性。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增强公共交通运载能力,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换乘系统,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域适度超前发展轨道交通。以安全、便捷、高效、低耗、低污染为目标,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科学智能的技术手段,构建以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及对外交通体系。
(4)大力推广新技术,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环境
在公路工程和桥梁建设中推广应用钢结构设计,在公路养护大修中推广应用沥青再生剂,推广温拌沥青技术、沥青冷再生技术等低碳铺路技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扎实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不仅要重点建设姜堰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区、高港临港物流园区,同时更要广泛应用物流建设中的低碳技术、设备,为打造低碳、高效的现代物流业提供支撑,同时推进港口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口与物流园区的联动,增强港口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继续优化以“畅行泰州APP”为载体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逐步推广智能城市公交调度系统、出租车智能调度信息服务平台、内河航运不停船收费与服务系统、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内河智能导航系统等,实现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加强互联网和物流的结合程度,打造智能物流信息公告服务平台。
(5)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激励约束并举
争取交通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将财政资金作为最好的激励工具用以完善泰州市绿色交通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同时,合理规划财政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探索投资、补贴、奖励等多种激励方式,重点用于交通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应用、节能及新能源车船购置使用、公共交通和航运优先发展等方面。
对当前的碳税、燃油消费税等绿色财税制度改革;尝试探索建立与排量关联的车辆购置税、车辆消费、通行费等政策,探索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等经济政策。
(6)完善绿色交通建设体系,形成全面制度保障
大力推进《江苏省交通运输能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的实施,结合泰州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要求,在行业内加快完善能源消耗统计、监测、台账资料等基础工作,推行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城市客运等各子行业相关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采集体系,建立健全泰州市交通运输行业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制度。
建立健全公路、水路、城市客运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强化泰州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分解落实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形成对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的综合考核办法及相应奖惩措施。加快推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制度,推进公路、港口等建设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的开展。
表2-1 泰州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指标
指标类型 |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现状 | 发展目标 | 指标等级 |
运输结构优化 | 1 | 水铁货运周转量占比 | 89% | 92% | 一级指标 |
2 | 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下降率 | / | 30% | 一级指标 | |
3 | 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CO2下降率 | / | 35% | 一级指标 | |
运输组织创新 | 4 | 物流费用与GDP比值 | 15% | 13% | 二级指标 |
5 |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覆盖水平 | 70% | 85% | 二级指标 | |
6 | 城乡客运 IC 卡“一卡通”覆盖率 | 95% | 100% | 一级指标 | |
7 | 城区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23.3% | 26% | 一级指标 | |
9 | 道路甩挂运输拖挂比 | 1:1.3 | 1:2.8 | 二级指标 | |
10 | 信息化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设 | / | 有 | 二级指标 | |
11 | 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0% | 一级指标 | |
绿色出行促进 | 12 | 公众绿色出行率 | 50% | 60% | 一级指标 |
13 | 万人人均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 | 3.3公里/万人 | 3.5公里/万人 | 一级指标 | |
14 | 公交专用道建成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15 | 镇村公交开通率 | 74% | 100% | 一级指标 | |
16 | 公交换乘组织体系 | / | 有 | 二级指标 | |
17 | 步行和自行车道配置率 | / | 90% | 一级指标 | |
18 | 步行和自行车道完好率 | 95% | 一级指标 | ||
19 | 市民对公共自行车满意率 | 90% | 一级指标 | ||
20 | 绿色低碳相关培训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1 | 公交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2 | 人才引进制度与分配奖励制度制定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3 | 绿色交通运输考评机制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4 | 绿色交通运输督查机制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5 | 绿色交通运输领导管理工作机制 | / | 有 | 二级指标 | |
26 | 设立绿色交通运输专项资金 | / | 有 | 二级指标 | |
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 | 27 | 电动起重机覆盖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28 | 隧道、桥梁和港口节能照明覆盖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29 | 路面旧材料循环利用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30 | 港口、船舶修造厂具备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能力 | / | 有 | 一级指标 | |
31 | 码头油气回收装置配置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高效清洁运输装备升级 | 32 | 市区公交万人标台数 | 13.2% | 16 | 二级指标 |
33 | 城市公共汽车中新能源车辆及清洁能源车辆比例 | 18.8% | 60% | 一级指标 | |
34 | 城市出租汽车中新能源车辆及清洁能源车辆比例 | 89% | 95% | 一级指标 | |
35 | 厢式车、集装箱车及专用车占 营运货车比重 | / | 37% | 一级指标 | |
36 | 驾驶培训教练车中清洁能源车辆比例 | / | 60% | 二级指标 | |
37 | 公交车、出租车GPS安装率 | / | 100% | 二级指标 | |
38 | 高污染车辆淘汰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39 | 防污船舶改造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40 | 船舶LNG动力系统改建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41 | 内河船型标准化率 | / | 55% | 一级指标 | |
42 | 港口电气化率 | / | 90% | 一级指标 | |
43 | 主要港口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岸电使用率 | / | 90% | 一级指标 | |
44 | 集装箱货船利用率 | / | 80% | 三级指标 | |
交通运输污染防治 | 45 | 港口单位吞吐量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率 | / | 20% | 一级指标 |
46 | 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封闭储存 | / | 100% | 一级指标 | |
47 | 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 / | 10% | 一级指标 | |
48 | 船舶硫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 | / | 70% | 一级指标 | |
49 |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 | / | 25% | 一级指标 | |
50 | 船舶颗粒物排放量下降率 | / | 35% | 一级指标 | |
51 |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能耗下降率 | / | 2% | 一级指标 | |
52 | 营运客车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 / | 2.5% | 一级指标 | |
53 | 营运客车单位周转量CO2排放下降率 | / | 3% | 一级指标 | |
54 | 营运货车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 / | 7% | 一级指标 | |
55 | 营运货车单位周转量CO2排放下降率 | / | 8.5% | 一级指标 | |
56 | 营运船舶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 / | 6.5% | 一级指标 | |
57 | 营运船舶单位周转量CO2排放下降率 | / | 7.5% | 一级指标 | |
58 |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率 | / | 2.5% | 一级指标 | |
59 |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下降率 | / | 2.5% | 一级指标 | |
60 | 大型专业化码头、运输枢纽 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61 | 内河干线航道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62 | 一、二类维修企业的危险 废弃物规范处置率 | / | 98% | 一级指标 | |
63 | 港口粉尘综合防治率 | / | 80% | 一级指标 | |
64 | 港口设施保安年度核验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65 |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66 | 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落实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67 | 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信息系统建成及应用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68 | 新增进入道路运 输市场的车辆燃油消耗量限值达标率 | / | 100% | 三级指标 | |
69 | 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 | 15% | 20% | 一级指标 | |
70 | 粉尘防治设施正常使用率 | / | 80% | 一级指标 | |
71 | 新建港口码头防尘抑尘设备覆盖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
72 | 危化品水上泄露应急处置设施 | / | 有 | 一级指标 | |
73 | 水上运输应急处置演习 | / | 有 | 一级指标 | |
74 | 能耗监测统计分析制度 | 有 | 二级指标 | ||
75 | 污染总量有价分配制度 | / | 有 | 二级指标 | |
76 | 排污许可证制度 | / | 有 | 二级指标 | |
77 | 重点能耗设备标准和准入与退出制度 | / | 有 | 三级指标 | |
78 | 公路运输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 / | 有 | 三级指标 | |
79 | 船舶危化品泄露应急预案 | / | 有 | 三级指标 | |
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 | 80 | 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 | / | 有 | 三级指标 |
81 | 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 | / | 有 | 三级指标 | |
82 | 高速公路10万人口城镇 覆盖率 | 96% | 100% | 一级指标 | |
83 | 普通国省公路乡镇覆盖率 | 80% | 90% | 一级指标 | |
84 | 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 | 96% | 98% | 一级指标 | |
85 |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率 | / | 100% | 一级指标 |
(注:一级指标为必须完成的指标;二级指标为需要努力达成的指标;三级指标为需要进一步努力达成的指标)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运输结构优化工程
1.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积极完善已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并结合泰州市的交通体系特色寻求新型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交通基础建设方案。在今后的交通建设中,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和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继续完善公路网络,加快水运、铁路、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专栏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
1.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推进兴泰高速、京沪高速江广扩容工程建设,确保在2017年内能够基本建成。推进阜兴高速公路二期、宁通高速广陵至南通段扩容工程。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增设启扬高速姜堰东互通,优化盐靖高速溱潼互通。“十三五”期间,建成高速公路111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0公里,“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初步完成。 2.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布局优化项目 推进353省道泰州段、229省道靖江段、229省道姜堰段、229省道兴化段、351省道、328国道东延工程、334省道泰兴段改线等项目,开工建设355省道高港段、姜高路(含411省道)、232省道靖江段、232省道泰兴段、232省道姜堰段、232省道兴化段、504省道泰兴段改扩建工程、354省道泰州段、307省道江平线改线、344国道兴化段改线、465省道改线、S231高架北延等项目。 3.城市快速路建设项目 实施328国道海姜段、姜堰段、站前路、231省道(海姜大道至启扬高速)等四条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完善快速路网,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 4.农村公路升级项目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桥梁1000座。到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村道四级公路双车道比重达到38%,营运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全面改造为双车道四级公路及以上技术等级。 5.集疏散公路建设项目 依托高速公路网与干线公路网,建设城北物流园与S231连接线、京沪高速泰州互通至S355连接线、曲霞镇与S307连接线、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至S229连接线等路网连接公路,解决路网“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504省道、229省道等与港口集疏运关系密切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同时完善疏港连接公路与港区内部路网。 6.过江通道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共规划建设四条过江通道,包括:常泰过江通道、张靖过江通道及江阴第二、第三过江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共用通道)。这四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已列入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是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十三五”期间,将配合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沿江高铁的建设,重点推进常泰过江通道和靖江江阴第三过江通道的建设,“两高铁、两通道”是泰州市“十三五”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7.高铁建设项目 “两高铁”即盐泰锡常宜铁路与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与盐泰锡常宜铁路在泰州形成十字交叉,使泰州与上海、南京形成快速联系通道,同时与既有的“一纵一横”(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形成“两纵两横”的铁路网,促进泰州成为区域性综合枢纽。“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配合中铁总公司、省铁路办以及设计单位开展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沿江高铁前期研究工作,全力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全面加快工作进程。 8.航道整治项目 “十三五”期间,按三级航道标准对通扬线泰州段进行整治,积极推进兴东线航道建设整治前期工作,以及姜十线航道的规划研究,以低成本、低能耗的内河水运,串联泰州境内的主要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加快航道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增四级以上等级航道里程约80公里。在内河航道建设、养护环节能,优先采用生态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 9.港口升级项目 围绕建设江海联运中心港,在“十三五”期间,泰州港基本完成“四个转型、三个升级”的目标。加快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加快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加快内河公用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港口信息化进程。 10.机场建设项目 在泰兴市、兴化市和海陵区布局3个A型通用机场,在靖江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和医药高新区规划和建设5个B型通用航空机场(老春兰机场作为备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3个A型通用机场的建设。以产业基础为依托,政策扶持为保障,培育通用航空发展相关产业链,提升通用航空发展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结合通用机场实现观光旅游、应急救援、商务飞行和业务培训功能。 11.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项目 加快以铁路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结合盐泰锡常宜铁路与北沿江高铁等线路,建设泰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泰兴铁路站综合客运枢纽、靖江铁路站综合客运枢纽、兴化铁路站综合客运枢纽,构建集铁路客运、长途客运、市内公交为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积极推进普通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宁启铁路姜堰火车站、泰州高港汽车客运站、泰州高港汽车客运北站、泰州汽车客运西站和泰兴黄桥汽车客运站,满足城际和城乡客运换乘需求。 12.物流基地建设项目 以泰州港等重要节点为依托,构建以物流园区为骨干、物流中心为支撑、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运转有序、相互衔接的三级交通物流节点体系。“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城北物流园、泰州港口物流园、兴化市综合物流区、兴化戴南不锈钢现代物流园、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六大交通物流枢纽。 |
2.优化旅客运输结构
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客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提升公共客运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吸引中短距离城际出行更多转向公共客运。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形成与铁路、民航、水运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网络。
专栏2 优化旅客运输结构重点项目 |
13.客运资源整合项目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将培育1-2家龙头客运企业,促进线路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跨区域长途客运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作。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增强实力,创立品牌,开展网络化经营,提高竞争力。 14.城际客运多元化项目 拓展公路客运班线运营网络,结合泰州铁路站、汽车客运南站等客运枢纽,建设配载站点,依托配载站大力发展节点运输。针对周边城市高铁开通情况适当调整线路网络布局。构建旅游客运精品服务网络,重点推进泰州至溱潼、泰州至兴化等精品旅游线路开行。创新公路客运班线组织模式,支持企业发展定制班车、预约式个性化服务等交通运输相关新兴服务业态。 |
3.改善货物运输结构
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原则,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调整优化货运结构,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各展所长、良性竞争、整体更优。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水平,理顺运价机制,提高疏港比例,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中的骨干作用。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充分发挥水运占地少、能耗低、运能大等优势,积极引导大宗散货物资选择水运方式运输,提高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
专栏3 改善货物运输结构重点项目 |
15.水运服务体系提升项目 加快港口功能调整升级,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以引进新加坡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突破,加快建成国际枢纽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加快临港产业积聚,依托现有船舶建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开展江海河联运船型设计、建造、改造等业务;加快设立港口后方综合保税区;加快江海联运信息中心建设,加快集装箱航线航班培育。 |
(二)推进运输组织创新工程
1.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方式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鼓励企业实现公铁水及江海多式联运,力争列入省级多式联运试点。优化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等货类中转运输环节,提升江海河转运功能。大力开展公路甩挂运输,实现甩挂运输车辆生产的标准化,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牵引车和挂车都能够挂得上、拖得走。大力推广集装箱运输,根据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实际情况和运输条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集疏运基础设施条件、港口腹地范围、集疏运方式的适应性和环境因素,提高港口集疏运的保障性。
专栏4 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方式重点项目 |
16.多式联运推广项目 依托宁启铁路、扬州泰州机场、通扬线三级航道、启扬高速、海姜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优势。依托盐靖高速公路、229省道、泰东线等内河航道,以及周边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和交通结点,重点发展以快进快出为主的公路、铁路配载物流,通过疏港公路、铁路、内河码头等联通,实现沿路、沿江、沿内河物流联动发展。 17.甩挂运输试点项目 “十三五”期间,选择典型企业,鼓励运输企业依托规模货源、网络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甩挂运输组织模式,加大对企业甩挂作业站场和信息系统改造、甩挂运输车辆购置的投资补助。 |
2.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打造“互联网+货运出行”,促进交通运输与物流服务深度融合,提升交通货运与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促进供需匹配,降低货车空驶率。推进泰州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不同运输方式和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企业与物流企业间联运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开放共享与互联互通。建设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多式联运信息化水平。
专栏5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重点项目 |
18.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 继续深化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规范无车承运人经营行为,加强对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要对实际承运人的经营资质、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以及驾驶员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审核把关,确保运输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对试点企业的信用评价及考核制度,强化对试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管。 19.物流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项目 推进包括泰州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在内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优化运营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实现多式联运系统的信息高度利用。 20.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城北物流园区将实施“五区、二港、三中心”的功能布局,“十三五”期间,将陆续启动六大先导项目,包括公路港项目、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雨润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商业商务中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至2020年,“智慧物流新城”初具雏形,物流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率达75%以上。 |
3.发展高效配送模式
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优化城市货运和快递配送体系,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货运场站或快件分拨中心,完善城市主要商业区、校园、社区等末端配送节点设施,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方式。构建干支衔接、通行顺畅的城乡配送通道网络,完善配送节点的功能和布局。加大公用型城乡配送节点建设扶持力度,鼓励货运枢纽站场升级转型。形成以县级农村物流站点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的点状辐射式农村物流站点网络。
(三)深化绿色出行工程
1.全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应积极鼓励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公交、自行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正确处理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做好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优化道路网络配置,建立慢行交通专用道路系统;加强停车管理,改善停车条件,设置专用自行车停车场,并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引导更多人自觉规范停车;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公交站点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措并举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健康发展。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机场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发展。
2.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扶持、基础设施、路权优先等方面加强对公交资源配置的引导,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交体系,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经济、舒适的公交服务。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力,不断提高公交运量和公共交通分担率。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提高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时效。强化智能化手段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市区BRT快速公交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镇村公交道路通行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和管理。
专栏6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重点项目 |
21.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天德湖公园、刁铺客运站等枢纽站;建设新人社局大楼、美好易居城等公交首末站;新增、改造、升级新型公交站台;在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部分公交首末站配建充电站或充电桩;新购公交车165辆、更新585辆。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提高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时效,在中心区、片区中心、大型公建设施和住宅区,人流活动频繁,道路交通拥挤的地区建设公交专用道。 22.大容量快速公交规划研究 根据泰州市交通发展实际需要着手对BRT系统的道路、大容量车辆、车站、线路、行车组织和智能系统进行规划。搭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主体框架,推进公交优先战略。 23.智慧公交服务项目 推进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建设维护工程,扩大覆盖范围,并做好系统设施的维护工作。进一步优化以“畅行泰州”APP为载体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快捷方便的公众出行需求。推进公交体系服务水平评价系统建设工程,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与动态、准确把握公交运输体系及换乘枢纽的现状与问题,为制定公交发展战略和调整政策走向提供支持。 24.城乡客运一体化项目 加快完善农村等级客运站、城乡客运上下站点以及城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港湾式公交候车亭和城际铁路综合枢纽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安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站点设施,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车辆通畅水平。合理控制镇村公交线路规模,打破以乡镇为单位规划和开通镇村公交线路的单一模式。强化标准建设,规范运营行为,研究制定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服务规范,建立城乡客运标准化服务体系。 25.公交运营长效补偿补贴机制研究项目 进一步完善公交补贴和补偿机制,建立市区公交长效补偿补贴机制。一是制定票价票制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营运企业考核机制,三是建立公交成本评价制度和亏损评估制度。 |
3.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和科普教育
大力宣传、践行绿色出行理念,营造绿色出行氛围。招募绿色出行志愿者,广泛宣传绿色出行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使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时尚。
(四)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工程
1.集约利用通道岸线资源
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完善港口间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锚地、航道等资源共享共用,提高单位长度生产用码头泊位港口吞吐量。严格港口岸线管理,根据全省统一安排,推广应用港口岸线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港口岸线准入、转让、退出机制,提高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强交通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交通土地资源,实施交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努力实现全市新增交通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交通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用地面积的交通运输周转量。
2.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积极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的再生利用,推广钢结构的循环利用,扩大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和疏浚土、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可循环,鼓励降低客运领域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强度。推进客运枢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
公路方面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赛欧铺沥青混合料、绿色照明、太阳能加热沥青、沥青降噪路面等技术;加大公路隧道、高速公路收费站LED照明节能改造力度,推行隧道照明与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水路方面研发推广货场照明控制和绿色电源技术、起重机械回馈制动技术;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加强照明和空调系统等辅助用能节能改造技术;研发推广航标节能减排新技术,鼓励在航标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和新能源;大力研发推广应用电能回馈、储能回用等技术。
(五)推进高效清洁运输装备升级工程
1.推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
水运方面严格执行船舶报废制度,加快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老旧船舶,优化船舶运力结构;进一步推广集装箱船舶,以发展集装箱专用船为主,并适当发展符合集装箱尽寸的大型散装多用船舶。公路运输方面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促进短途运输车辆向轻型、厢式、专用型、低耗发展,鼓励适合于城市配送发展的灵活、机动的小型车辆的发展,逐步提高厢式车、集装箱车及专用车占营运车辆比例。
2.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
公路运输方面,强化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车、CNG车等节能环保车型,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强化城市客运车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从车辆替代燃料与新型动力的推广应用、在用车辆管理与监测、维护与保养等诸多领域着手,提高城市客运车辆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水运方面,结合《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安全有序地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在水运行业应用,积极开展内河LNG动力船舶试点示范,把推广应用LNG作为水运行业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绿色水运建设步伐,促进水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专栏7 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重点项目 |
26.新能源车辆推广项目 重点做好在公交、出租行业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逐步提高泰州市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在继续抓好公交、出租等重点推广领域的基础上,加大环卫、物流、机场、旅游等领域推广力度,同时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私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27.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快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优先在大型商场、超市、文体场馆等建筑物配建公共充电设施。结合泰州市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和邮政快递车辆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场站,符合配建条件的,加快建设完善充换电设施。 |
(六)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工程
1.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
按照《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泰州市关于动员全市向环境污染宣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以重点领域环境污染问题为导向,以污染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系统梳理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紧抓制约污染防治水平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打好攻坚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试点工作,探索积累油气回收设施建设、运营、监督等经验,逐步建立适应码头油气回收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防风抑尘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提高港口粉尘综合防治率;大力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完善船舶检验法规和建造规范,积极推进新建船舶建设岸电受电设施,鼓励既有集装箱船、客滚船等客船改造岸电受电设施;协同推进内河、沿江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加强港口、船舶修造厂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现有船舶到2020年全部完成达标改造,港口、船舶修造厂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规划。
专栏8 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重点项目 |
28.码头堆场扬尘污染防治项目 进一步加快本市港口码头及其散货堆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泰州港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本市码头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管控措施,以减少码头堆场扬尘污染排放为目标,通过推进码头堆场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强化码头许可资质环保要求、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等综合措施,推进本市码头堆场环保治理。 29.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项目 积极推进原油成品油油气回收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积累油气回收设施建设、运营、监督等经验,逐步建立适应码头油气回收的管理模式;总结适应于不同区域、类型、货种的码头油气回收的工艺技术模式和安全措施,通过联合技术公关,重点解决油气回收建设关键技术、工艺、设备难题,逐步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对码头油气回收项目建设程序、运营管理、安全监督、油气装置、鼓励措施等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探索,为今后全面开展码头油气回收工作积累政策基础。 30.港口岸电系统建设项目 依据全力推广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在沿江万吨级码头推进低压岸电系统,在内河码头推广一批船用供电设施。坚持统筹推进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加大港口船舶靠港辅机发电污染治理,减少船舶硫氧化物等废气排放,提高我市港口绿色生产水平,实现沿江港口普遍性推广,沿河码头规范性建设,认真落实岸电系统建设使用补贴政策,加强港口企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考核,落实配套电网建设,出台岸电系统运营收费标准,引导船舶积极使用岸电,加强对船舶用电规范性的检查,在全省率先实现沿江、沿河岸电系统全覆盖。 31.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能力提升项目 全面系统研究评估泰州市内河港口码头和到港船舶的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现状,明确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需求,提出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的建设内容和运营机制。加快推动泰州市沿江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能力形成,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提升港区环境质量,改善沿江通航水域环境质量的关键抓手,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的流程、工作机制、设备设施建设。 |
2.强化营运货车污染排放的源头管控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更新老旧和高能耗、高排放营运车辆,通过区域限行、淘汰高污染车、经济补偿等措施,全面加快“黄标车”的淘汰更新,强化运输过程的抑尘设施应用。制定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1/M)制度,确保在用车达到能耗和排放标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推进营运车辆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倡导推广生态驾驶、节能操作、绿色驾培。积极推广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加强对废油、废水和废气的治理,提升汽车维修行业环保水平。
专栏9 强化营运货车污染排放的源头管控重点项目 |
32.绿色驾培试点项目 建立较为完善的全市驾培行业节能减排体系,增加绿色驾培设施包括驾驶模拟器、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教学设施设备,创新驾驶培训方法和技术,有力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节能减排,实现驾培业由“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33.绿色汽修创建项目 进一步加强“绿色维修”创建工程,在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全面展开的基础上,逐步向快修、三类专项维修业户推进。继续推广绿色机电维修技术、绿色钣金技术、绿色涂漆技术,鼓励使用集中供气系统和废水循环利用洗车等绿色、循环、低碳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
(七)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工程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程,强力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等创建活动。公路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大力推进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全力推进泰州市公路碳汇林、生态廊道的建设,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全力推进泰州市旅游公路建设工程,着力完善旅游交通网络设施,创新旅游交通产品,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重点加强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保护。水运方面,在内河航道建设、养护环节能,优先采用生态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在航电枢纽建设和运营中采取修建过鱼设施、营造栖息生境和优化运营调度等生态环保措施。推动开展造成显着生态影响的已建航道工程与航电枢纽工程生态修复。加强港区绿化程度,尽量增加绿化面积,主要道路两侧设置综合绿化带,主要功能区分隔尽量设置绿化带,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绿化设计工作,力争港区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10~15%。
专栏10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重点项目 |
34.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与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开展普通国省道、高速公路、航道、港口码头、铁路周边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到2019年,全市交通干线沿线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违法设施(含广告)得到全面清理,综合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在对交通干线环境进行整治的同时,积极开展水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与陆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水路、陆路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水平,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强化生态防护与修复。“十三五”期间,将建设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南官河—卤汀河水生态廊道和宁靖盐高速公路陆路生态廊道等三个生态廊道。 35.旅游公路示范项目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应致力于打造生态休闲自驾环线,以S229、S610、S356、S506、G344+S465、S231以及泰州旅游新干线、兴化城区—千垛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旅游通道、S334泰兴段等道路为载体,对道路通行条件和沿路景观环境进行提升,完善道路标识系统,积极将观景台、旅游标志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区域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配套自驾车服务设施,依托沿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打造泰州自驾旅游的主干线路。旅游景区(点)集聚区域,拓展建设内部的自驾线路。重点突出麒麟湾—红旗大道—溱湖北部农业生态走廊、沿长江、沿引江河、兴化西北片区、泰兴S334自驾游、骑行运动的发展。 36.旅游航道建设项目 加强航道绿化,对内河干线航道沿线绿化、景观等进行提档升级,确保全面绿化到位,探索通过示范工程建立内河干线航道绿化长效管养机制。提升航道美化,对内河干线航道沿线交通船闸、水上服务区等设施景观进行规划,重点推进干线航道城区段整治,将内河干线航道城区段打造成为宜居的亲水和文化走廊。积极开展生态护岸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航道的绿化和美化,建成一批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水生态景观示范航道,使广大市民具有更多的亲水空间,提高水文化的涵养,为水上旅游和水上客运业务提供更安全、美丽的航道。 |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绿色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泰州市绿色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色交通运输的建设必须在泰州市总体绿色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必须处于市政府以及相关制度的领导之下。因此,必须拥有完善的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
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必须始终坚持由政府主导,建立完善市政府领导下的关于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组织领导体系,依据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运输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泰州市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建设中。
建议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泰州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交通运输局、港口局、发展改革委、公安局、经信委、财政局、环保局、科技局、住建局、城管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全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于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其他部门的政策性制约,能够在宏观层面上予以协调。
2.设立责任制度和问责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把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单位,签订协议,层层抓落实。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由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严格监督考核,对本规划组织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解决绿色交通运输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制定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指标监测方案,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办公室每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工作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建立奖惩机制,对推进绿色交通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不认真完成目标任务、未通过考核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
(二)技术保障
泰州市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密切跟踪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动态,把握绿色交通运输的科技发展脉络。积极参与行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如创造相应条件,开展城市交通碳排放模型构建、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因子实测等,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碳排放管理技术水平。
在建设城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起步阶段,泰州市应积极引进相关先进技术,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快绿色交通运输潜力领域的发展,逐步建立泰州市交通领域的优势绿色低碳产业。在技术引进中注重技术经济性的分析研究,构建分阶段重点发展的技术组合,以提高绿色交通运输项目的技术经济水平。对于重点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应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创造更多的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的机会。对于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技术,应整合政府资源,通过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等制度,形成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机制,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运行保障
1.积极争取现有政策机遇
通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泰州市绿色城市建设进程,进而主动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2.编制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
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制定绿色交通运输发展总体推进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推动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各地市相应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并细化为分年度工作要点,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报市绿色交通运输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印发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做好行业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和细化工作,在规划中充分体现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要求。各市(区)要结合实际编制本地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将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逐一落实,并确定具体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
(四)宣传保障
1.培育泰州特色的绿色交通文化
推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大力推进绿色交通文化理论创新,积极举办绿色交通讲坛论坛和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形成绿色交通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平台,丰富绿色交通文化内涵,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泰州特色的绿色交通文化,将其融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加以推广和弘扬。积极培育绿色交通文化新载体,结合绿色交通运输发展最新成果,探索建设一批交流推广科普展示平台,推动绿色交通文化传播。
2.注重绿色交通宣传引导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交通运输宣传,增强全行业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绿色交通意识。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定绿色交通运输宣传方案,利用网站、报刊、广播、视频等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宣传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及法规,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交通运输消费方式。
3.加强绿色交通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绿色交通运输培训教育、技术和经验交流工作,抓好继续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普及绿色交通的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提升全行业人员绿色理念与业务素质。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全行业各类从业人员接受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育,使绿色交通出行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